分享中国古筝名曲鉴赏之——秦桑曲

古筝名曲评论202阅读模式

《秦桑曲》是周延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首筝曲,作者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 带的戏曲音乐“碗碗腔”素材加工提炼后谱写的, 乐曲以委婉、缠绵、优美、柔和并富有激情的旋律,伴随着轻淡素雅的伴奏音乐,描迷了一位深情的妙龄女子思念家乡、思念亲人、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。

分享中国古筝名曲鉴赏之——秦桑曲
唐代诗人李白有五言诗《春思》,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位女子深深眷恋着丈夫的心绪,其中有“燕草如碧丝,秦桑低绿枝”一句,《秦桑曲》便是曲作者借用诗中“秦桑”一词,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“碗碗腔”素材,加工提炼后创作而成的。[1] 另有一种说法是是周延甲的女儿自幼随父习筝,十六岁那年考入中央歌舞团,客居他乡,远离双亲,思念之情长挂心上,慈父为了安慰女儿,作此曲送予女儿,女儿弹奏这满载秦韵的乡音,倍感亲切,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
《秦桑曲》借鉴了陕西民间音乐,尤其是地方戏曲的音阶音律特点,形成了以下两个主要风格特征:在音律上表现为徵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(也称偏音)4与7的音高带有微差,4音略偏高(接近于升4),7音略偏低(接近于降7),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,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。它们的游移走向通常是4向3音的方向游移,7向6音的方向游移。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,形成了乐曲独特的韵味。在旋律进行上的特点是:在一般情况下,上行跳进,下行级进。这种曲调旋法,具有鲜明的对比性,上行跳进可产生激动、活跃的情绪;下行级进则产生委婉、哀怨的效果。音乐通过旋律进行中级进与跳进的交互运用,委婉中有哀怨、激动中有抒情,使人在跌宕错落、莫辩宫商的离迷之际,充分领略了陕西音乐中的神韵,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“热耳酸心”的艺术效果。

该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炼,曲式结构严密紧凑,它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,全曲有“苏板”(引子部分)1-8小节、“慢板”9-60小节、“紧板”(快板部分)61-115小节、“闪板”及“散板”等多种板式的变化。引子部分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,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,犹如潮水拍打着心弦。渐渐地音乐由激动转为平静,慢板部分以委婉、柔和的音调,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心情,如泣如诉,扣人心弦;在转到快板部分之前,运用了碗碗腔音乐中常见的七度音程大跳,作为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感情由悲转激的纽带,使音乐急骤转化,情绪激昂,节奏变紧,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。乐曲的尾声与快板部分是一气呵成的,在节奏上比较自由,具有散板性质,但散而不松,激动的情绪给人以渴望急切之感。
演奏技巧

该曲左手的按音,滑音和颤音对情感的表达影响很大,所以第一要保持音高准确,用 力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明显的音高变化影响乐曲的整体表现 效果。二要掌握好颤音幅度,在右手摇指与左手颤音并用的 时候,左右手配合所产生的音要融为一体,使音乐更揪心, 更具冲击力,充分表现曲子的感情。同时由弱到强的同音反复和着左手层层递增的颤音,将乐曲推向高潮,不但突出了乐曲的调式色彩,更强烈渲染了乐曲的悲剧色彩。
《秦桑曲》这首作品体现了周延甲对秦地文化的理解和热爱,其中融进了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特点和特色的技法。旋律如泣如诉、催人泪下,深刻地表达出“盼妇思夫伤悲切,一曲‘秦桑’泪万行”的情感,通过对外派筝曲的学习、继承、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,采用诸派技法之所长,运用了诸如左手大指压按弦,右手大指压按弦,右手大指大关节长摇等陕西筝曲独特的演奏技法,是陕西筝的代表曲目之一。

 
  • 本文由 妙悦私塾 发表于 2015年6月12日 00:19:3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iaoyuesishu.com/guzhengmingqu/93.html
  • 十大古筝名曲之秦桑曲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